路由器体系构造图解
本文将为您提供有关路由器体系构造图解以及路由器体系结构图的详细解释和实用技巧。
本文目录一览:
路由器结构
输入端口是物理链路和输入包的进口处。端口通常由线卡提供,一块线卡一般支持4、8或16个端口,一个输入端口具有许多功能。第一个功能是进行数据链路层的封装和解封装。第二个功能是在转发表中查找输入包目的地址从而决定目的端口(称为路由查找),路由查找可以使用一般的硬件来实现,或者通过在每块线卡上嵌入一个微处理器来完成。第三,为了提供QoS(服务质量),端口要对收到的数据包进行业务分类,分成几个预定义的服务级别。第四,端口可能需要运行诸如SLIP(串行线网际协议)和PPP(点对点协议)这样的数据链路级协议或者诸如PPTP(点对点隧道协议)这样的网络级协议。一旦路由查找完成,必须用交换开关将包送到其输出端口。如果路由器是输入端加队列的,则有几个输入端共享同一个交换开关。这样输入端口的最后一项功能是参加对公共资源(如交换开关)的仲裁协议。普通路由器中该部分的功能完全由路由器的中央处理器来执行,制约了数据包的转发速率(每秒几千到几万个数据包)。高端路由器中普遍实现了分布式硬件处理,接口部分有强大的CPU处理器和大容量的高速缓存,使接口数据速率达到10Gbps,满足了高速骨干网络的传输要求。
路由器的转发机制对路由器的性能影响很大,常见的转发方式有:进程转发、快速转发、优化转发、分布式快速转发。进程转发将数据包从接口缓存拷贝到处理器的缓存中进行处理,先查看路由表再查看ARP表,重新封装数据包后将数据包拷贝到接口缓存中准备传送出去,两次查表和拷贝数据极大的占用CPU的处理时间,所以这是最慢的交换方式,只在低档路由器中使用。快速交换将两次查表的结果作了缓存,无需拷贝数据,所以CPU处理数据包的时间缩短了。优化交换在快速交换的基础上略作改进,将缓存表的数据结构作了改变,用深度为4的256叉树代替了深度为32的2叉树或哈希表(hash),CPU的查找时间进一步缩短。这两种转发方式在中高档路由器中普遍加以应用。在骨干路由器中由于路由表条目的成倍增加,路由表或ARP表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大部分路由缓冲失效,以前的交换方式都不再适用,最新的交换方式是分布式快速交换,它在每个接口处理板上构建一个镜像(mirror)路由表和MAC地址表相结合的转发表,该表是深度为4的256叉树,但每个节点的数据部分是指向另一个称为邻接表的指针,邻接表中含有路由器成帧所需要的全部信息。这种结构使得转发表完全由路由表和ARP表来同步更新,本身不再需要额外的老化进程,克服了其它交换方式需要不断对缓存表进行老化的缺陷。
交换结构最常见的有总线型、共享内存型、Cross-bar空分结构型。总线型结构最简单,所有输入和输出接口挂在一个总线上,同一时间只有两个接口通过总线交换数据。其缺点是其交换容量受限于总线的容量以及为共享总线仲裁所带来的额外开销。在调度共享数据传输通道上必须花费一定的开销,而且总线带宽的扩展受到限制,制约了交换容量的扩张,一般在中档路由器中使用这种结构。共享内存型结构中,进来的包被存贮在共享存贮器中,所交换的仅是包的指针,这提高了交换容量,但它受限于内存的访问速度和存储器的管理效率,尽管存贮器容量每18个月能够翻一番,但存贮器的存取时间每年仅降低5%,这是共享存贮器交换开关的一个固有限制。共享内存型结构在早期的中低档路由器中普遍应用。Cross-bar空分结构相当于多条并行工作的总线,具有N×N个交叉点的交叉开关可以被认为具有2N条总线。如果一个交叉是闭合,输入总线上的数据在输出总线上可用,否则不可用。对流经它的数据不断进行开关切换,可见开关速度决定了交换容量,随着各种高速器件的不断涌现,这种结构的交换容量普遍达到几十Gbps以上,成为目前高端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首选交换结构。
路由计算或处理部分主要是运行动态路由协议。接收和发送路由信息,计算出路由表,为数据包的转发提供依据。各种档次的路由器的路由表条目的大小存在很大差异,从几千条到几百万条不等,因此高端路由器的路由表的构造对路由查找速度影响很大,其路由表的数据结构常采用二叉树的形式,查找与更新的速度都比较快。
输出端口在包被发送到输出链路之前对包存贮,可以实现复杂的调度算法以支持优先等级要求。与输入端口一样,输出端口同样要能支持数据链路层的封装和解封装,以及许多较高级协议。
一般而言,路由器对一个数据包的交换要经过一系列的复杂处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压缩和解压缩
2)加密和解密
3)用输入/输出访问列表进行报文过滤
4)输入速率限制
5)进行网络地址翻译(NAT)
6)处理影响本报文的任何策略路由
7)应用防火墙特性对包进行检查
8)处理Web页缓冲的重定向
9)物理广播处理,如帮助性地址(ip help address)
10)利用启用的QoS机制对数据包排队
11)TTL值的处理
12)处理IP头部中的任选项
13)检查数据包的完整性
路由器包括了几个层的完整功能由低到高按顺序列出?
(1)应用层:与其他计算机进行通讯的一个应用,它是对应应用程序的通信服务的。例如,一个没有通信功能的字处理程序就不能执行通信的代码,从事字处理工作的程序员也不关心OSI的第7层。但是,如果添加了一个传输文件的选项,那么字处理器的程序员就需要实现OSI的第7层。示例:telnet,HTTP,FTP,WWW,NFS,SMTP等。
(2)表示层:这一层的主要功能是定义数据格式及加密。例如,FTP允许你选择以二进制或ASII格式传输。如果选择二进制,那么发送方和接收方不改变文件的内容。如果选择ASII格式,发送方将把文本从发送方的字符集转换成标准的ASII后发送数据。在接收方将标准的ASII转换成接收方计算机的字符集。示例:加密,ASII等。
(3)会话层:他定义了如何开始、控制和结束一个会话,包括对多个双向小时的控制和管理,以便在只完成连续消息的一部分时可以通知应用,从而使表示层看到的数据是连续的,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表示层收到了所有的数据,则用数据代表表示层。示例:RPC,SQL等。
(4)传输层:这层的功能包括是否选择差错恢复协议还是无差错恢复协议,及在同一主机上对不同应用的数据流的输入进行复用,还包括对收到的顺序不对的数据包的重新排序功能。示例:TCP,UDP,SPX。
(5)网络层:这层对端到端的包传输进行定义,他定义了能够标识所有结点的逻辑地址,还定义了路由实现的方式和学习的方式。为了适应最大传输单元长度小于包长度的传输介质,网络层还定义了如何将一个包分解成更小的包的分段方法。示例:IP,IPX等。
(6)数据链路层:他定义了在单个链路上如何传输数据。这些协议与被讨论的歌种介质有关。示例:ATM,FDDI等。
(7)物理层:OSI的物理层规范是有关传输介质的特性标准,这些规范通常也参考了其他组织制定的标准。连接头、针、针的使用、电流、电流、编码及光调制等都属于各种物理层规范中的内容。物理层常用多个规范完成对所有细节的定义。
无线路由器后面的几个孔怎么用
无线路由器后面的插口依次是:
1、电源插口,用来连接供电电源。
2、一个WAN端口,用来输入宽带信号,用网线与猫连接。
3、四个LAN端口,用来连接多台电脑。
在路由器里设置了上网帐号后,电脑可直接打开网页上网,无需登录客户端的。
扩展资料:
无线路由器网口构造及功能参考如下:
1、WAN广域网网口,主要是接外网网线或是modem分线出来的网线连接,从猫出来的网线就接在这个网口里,广域网指示灯正常状态为闪烁表示网络连接且有数据传输。
2、reset小孔,出厂设置恢复作用,主要是将无线路由器重置为出厂设置模式,没有对应的指示灯,重置模式一般为顶住十秒不放等待指示灯全灭重亮后即为恢复出厂设置成功。
3、pwr插孔,主要是无线路由器供电电源使用,电源指示灯正常状态下应为常亮。
4、1/2/3/4lan局域网网口,主要提供给电脑网线连接进行上网,正常状态为闪烁,表示连接正常且有数据传输。
保持路由器和WIFI网络的最新更新,可以使您的网络更快、更稳定,并防止网络安全问题的出现。